低温冷却液循环泵是实验室中用于提供低温冷却环境的重要设备,主要通过循环低温冷却液来实现对实验仪器或样品的温度控制。以下从设备结构、工作原理、核心功能、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:
一、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
(一)核心结构
1. 制冷系统:由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蒸发器、膨胀阀等组成,通过压缩机制冷循环(如氟利昂或环保制冷剂)将蒸发器温度降低,为冷却液提供冷源。
2. 循环系统:包括离心泵、循环管路、流量调节阀,驱动冷却液在设备与目标仪器间循环流动,确保冷却均匀。
3. 温控系统:由温度传感器(如 PT100)、PID 控制器和显示屏组成,实时监测并调节冷却液温度,控温精度可达 ±0.5℃甚至更高。
4. 冷却液槽:储存冷却液(如水、乙醇、乙二醇或硅油,根据温度需求选择),部分设备配备加热功能,实现温度双向调节。
(二)工作原理
1. 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,经冷凝器散热后液化;
2. 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降压,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,降低蒸发器温度;
3. 冷却液在槽内与蒸发器热交换,温度降低后由泵输送至目标设备(如反应釜夹套);
4. 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回流至槽内,重复制冷循环,实现持续低温控制。
二、核心功能与特性
(一)宽温域控温:温度范围通常为 - 80℃至 + 100℃(不同型号差异较大),可满足从超低温实验(如超导材料研究)到常温冷却的需求。
(二)高精度恒温:采用 PID 智能控温算法,避免温度波动对实验的影响,尤其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反应(如酶催化反应、精密仪器散热)。
(三)安全保护机制:具备过载保护、高低压报警、冷却液液位报警、超温保护等功能,防止设备故障或实验事故。
(四)兼容性设计:泵体材质多为 316 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(PTFE),耐酸、碱及有机溶剂腐蚀,适应多样化实验环境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(1)化学与化工实验
1. 低温合成反应:如格氏试剂制备、狄尔斯 - 阿尔德反应(Diels-Alder 反应),需在 - 78℃(干冰乙醇浴)或更低温度下控制反应选择性,循环泵可替代传统冰浴,提供更稳定的低温环境。
2. 蒸馏与结晶:减压蒸馏时冷却冷凝管,防止低沸点溶剂挥发;重结晶过程中控制溶液降温速率,获得高纯度晶体。
(2)生物与医学研究
1. 生物样本保存:冻存细胞、病毒、疫苗时,通过 - 80℃低温循环泵配合冻存管架,实现样本的梯度降温,避免冰晶损伤细胞。
2. 实验设备冷却:为高速离心机转子、流式细胞仪激光模块、核磁共振仪(NMR)磁体等设备散热,维持仪器稳定运行。
(3)材料与物理实验
1. 低温物性测试:研究金属、陶瓷或半导体材料在低温下的电阻、磁导率、热导率等性质,如超导临界温度(Tc)的测量。
2. 纳米材料制备:低温环境可抑制纳米颗粒的团聚,循环泵为溶胶 - 凝胶法、共沉淀法等制备工艺提供温控支持。
(4)分析仪器配套
与红外光谱仪(FTIR)的液氮冷却检测器、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(XPS)的样品冷台、气相色谱仪(GC)的柱温箱等设备联用,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。